“书香润晚晴 我喜爱的一本书”——世界读书日主题征文活动学员投稿作品(三)

《中国音乐美学史》带给我的影响
电吹管表演班 吴琦玲
2017年,我退休后随女儿在成都定居,很快就融入到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
最初在社区跟随詹岷老师学习吹奏葫芦丝,陆续掌握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葫芦丝独奏曲目。随后又迷上了罗兰电吹管,这种新兴电声乐器不仅内置上百种音色,还能通过单根管身模拟出古今中外多种原声乐器音色。带着要了解各种音色的想法,我开启了跨越时空的音乐审美之旅。
这时,学习古琴和空灵鼓的女儿买了一本《中国音乐美学史》。我们母女俩怀着对音乐的热爱,潜心研读了此书,并经常交流分享各自的读书体会和心得。
《中国音乐美学史》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从古至今音乐发展的脉络和历代名人对音乐美学的阐释,更知晓了音乐的多重功能及欣赏音乐的要领。
古人认为,音乐能沟通天人。中和之声能节制人心,使人保持平和本性,以致修身养性,健康长寿。音乐可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发于情性,由乎自然,是心灵的吟唱。唯乐不可以为伪,真诚是接近音乐的第一要素。此外,移情结合想象、重视情感体验,方能领略到音乐之妙,达到审美而非功利性的境界。
以前听音乐,只是单纯地感觉到美,通过阅读此书,越来越明白它们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原来,音乐是自己诠释自己的语言,它伴随着我们天生的直觉而来,如同我们悲伤时流泪,开心时大笑。我们欣赏音乐,听他人的介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更多时候是自己阅历修养的投射。音乐的无用之用,是让我们保持生命的锐度,让我们的情感之痕比他人更深。
音乐有如此功效,我便双管齐下。一管是阅读音乐美学书籍,从理论上丰富自己。《中国音乐美学史》成为我喜爱的书籍之一。二管是学好奏好电吹管乐器。网上跟着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张炜(安版)老师,系统学习了电吹管相关知识,包括认识五线谱。
音乐之美不在于多,不在于“同”而在于“和”,在于寓杂多于统一。有了这样的见识,我参加了几个乐队,与志同道合的管友排练多声部名歌名曲。在府城社区乐队,周航生指挥带领排练《我的祖国》。在云鹤乐队,王存大指挥带领排练《瑶族舞曲》。在锦江乐团储清泉指挥带领排练《红楼梦》选曲。现在又加入梁磊老师的蓉光乐队,并报名参加四川老年大学电吹管表演班,排练了《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曲目。
浓烈的兴趣加之目标单一,我用始终如一的坚持,聚合身心所有力量,克服了手指较短的劣势。通过不断练习,每首曲子的演奏渐入佳境。
非常庆幸退休后我找到了自己的最爱。每天感受着音乐的美,让身心愉悦激荡。有了音乐的陪伴,更多了一分情趣。既要食人间烟火,又要看天上闲云。我从一个音乐小白到现在每天浸润在这音乐的世界里,被艺术滋养着,陶冶着,怎能不感恩生活,热爱生活呢?惟愿自己在接受音乐美学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演奏传播音乐美学。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对音乐的向往和喜爱,保持对生命的精致明朗,享受音乐美学带来的惬意。一步一步,优雅地迈向诗意的远方。
最爱席慕蓉《戚树下的家》
文学写作班 黄秀娟
每每读完一本好书,喜欢从文字中捕捉作者的喜怒哀乐,性情爱好,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的环境又是个样,该有怎样的才情,写出这等好书!原来大名鼎鼎的席幕蓉也有这个癖好。她喜欢猜想写文章的人,平常生活是什么模样,他们或软弱或天真……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和她在这一点上还有几分“神似”呢!
以愚之见,作品是性格的体现,作品乃人品,二者如影随形。透过文品大凡能显露出笔者性格及命运上的端倪。同样作为女人,我更钟情于女人的文字,揣摩生活中的她们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毕淑敏的文字,语句铿锵,掷地有声,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罕见的磅礴气慨,大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男儿气魄与胸怀。三毛的作品则思绪灵动,很率性随意。张爱玲笔下都是幽幽怨怨,缘短情长的悲剧故事。席幕蓉的作品则是小女人。真挚和柔软的文字、细腻而温婉的笔触,抒情灵动、不愠不火、不紧不慢,小清新、小可爱,给人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感觉。
生活中的席幕蓉,一定是一位温柔、娴淑、善解人意的女子。她能诗善画,虽然是名人,却很谦卑,丝毫没有大腕儿的傲气。她万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花草树木在她的笔下有了灵性,对小猫、小狗、小鸟都投入了真挚的爱。她爱恋缤纷的人间,快快乐乐地做女儿、做妻子、做母亲,谨谨慎慎地做学生,做老师。她的柔情,她的爱化作了绵柔的文字,给人以淡然,轻松的愉悦感。写诗作画及工作之余,她俨然是一名十足的家庭主妇,去菜市场、逛商店,柴米油盐样样在行,怀着平常的心过着平常人的生活,从中享受着寻常妇人的快乐。而这些素材使她的诗、画和散文更具有了灵性和韵味。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戚树下的家》轻言曼语娓娓讲述着她的故事,见证了她平凡、安静和自足的成长,也是她心灵的日记、幸福的呢喃。她细细地品尝着人生的得与失,深知真正的得与失是无法从表面衡量的,字里行间透着对生活事业的领悟,并对自己的拥有怀着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富足感,读者也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幸福感是由衷的。
曾读过一篇文章《浅望幸福,不写忧伤》,感触颇深。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忧伤,或深或浅,若隐若显。和平凡人一样,席慕蓉也常常怀念逝去的青春,而不同于常人的是,她知道臣服于自己的命运,无怨无忧地保有一个单纯的希望,把怀念化做珍惜,热爱自己拥有的世界。在丈夫面前她小鸟依人——淑静之妻,她认为夫妻之爱不能分离、不能割舍、不能独善其身。对待孩子她安祥慈和——温柔之母,她小心翼翼地抚慰着孩子一尘不染的幼小心灵。她一丝不苟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她的丈夫娶了这样的女人,她的孩子有这样的母亲焉能不幸福?她是幸运的女人,扬名中外的画家,著名的诗人、作家,孝顺的女儿,柔顺的妻子,慈祥的母亲。和三毛相比,她的幸运还在于她有一位在她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她鼓励和安慰的良师,这种宽容和理解支持她一生一世。而她真正幸福的秘诀就是为当下而活,为快乐而活!

感 谢 阅 读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沙路42号
欢迎中老年朋友们注册成为学员
初次来校请到报名大厅注册学籍
规定时段内在微信号上选课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