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蔡坤一:每周有一天

点击蓝字
四川老年大学现在的Logo.png
关注我们
 

 

 

 

每周有一天

文学写作班 蔡坤一

 

 

每周有一天,闹钟得提前调到6点50。

每周有一天,中午开饭在11点多。

要知道,平日里吃早饭是在8点后,午饭将近1点。

出地铁站刷卡,背后总追来一句“老年卡”。地铁前后两段路,蒙着口罩、戴着帽子,端着单车龙头骑得小心翼翼。你说我一个退休多年的人在这料峭的春日里忙些什么?

进教室了,我比较早到。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那份安心,那种温暖,让我坐了下来。“既见君子,我心则降”,忽然《诗经》中的一句话冒了出来。

王果老师跨着电脑包走了进来,笑眯眯的。今天讲什么呢?我在他教的散文班、文学写作班已经学习了四五年,有点老不长进、自惭形秽的意思。新来的同学文字能力很强,管他呢,一娘生五子,五子不同样。

高高的老师还是光着头,看得出比当初老了一些。那时老师脸色红润像个小伙子,对谁谁谁写的文字,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有了中年人沉郁的神色,有时会问,某某某才发的一篇文章叫啥名字呢?最近两次课讲的重点是,我们的写作是从材料出发的,回忆是基础,有啥材料写啥文章。老师埋头拿起黑板笔挥毫:“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给我们讲道理了。眼看“在诗外”“要躬行”那六字变大变模糊,像嘲笑我的笔拙与力不逮,可怜我的老眼昏花。记得散文班结业时,老师说的是:“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笨功夫要自己下,自己坚持到不能认知的那一天吧。周围有好几人得阿尔茨海默病,我心里有些害怕。

***

讲台上一排学生,有时五六个,有时七八个。他们在干啥呢?表演吗?不是的,他们在交流,但得用普通话。这普通话可不是现学啊,“北、车、得”,是朗诵诗文《你看春天》《通常我都坐在生活边上》或进行场景对话:“师傅,请问去火车南站坐几号线……”一次,老师让我们叙述特别美好印象的花,同学们一个一个上台,提到牡丹、向日葵、香水百合、铁线莲等等,还说到花语。那份喜爱,那份认真,让半老徐娘都变成鲜艳欲滴的花,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高婧老师短头发扎着朝天的一束,短裤下面套靴子,这样的青春时尚在教室里跃动。老师一会儿在前排,一会儿在后排,左右都兼顾,偏着脑袋看每一位同学的发音。“你、你、你,下次介绍自己哈。”拍着课桌说到。这天,他们上了台。有的拿着打印的纸,有的看着手机,哈,都事先作了准备。八十多岁的同学操着不知哪里的口音,对着手机一字一顿介绍自己:“我-热-爱-生-活,我-喜-欢-上-课……”听着听着,老师眼角涌出了泪花。讲到这位跟着学了三年的老学生,老师眼泪又止不住淌下。教室里安静得一点声响都没有,只有感动的情绪与空气一起流动,有同学上台递上了纸巾。向后环顾,五十多位同学坐在教室里满满当当,大家嘴角紧闭、眼神凝重,默默体悟个中滋味。

***

中午,教室里趴着学生,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王雪梅老师无声无息地进来了,就像上世纪老院子里的邻居,脸上带着疲惫。《诗经》是什么?迟报名挤进这个班的我,坐在前排仰望着老师,全神贯注地倾耳听。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教也。”所以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我使劲儿把耳朵孔扩开,听老师如天籁的声音,一个字也不愿漏掉。

每当上课,教学课件打开像聚宝盆,注音、通假字、十五国图、植物动物形象、主旨要义、还会介绍毛诗序、左传、钟嵘、方玉润、闻一多、钱钟书等人的观点,还有音频朗诵。两个小时输液,一声下课,在鼓掌声中我从痴醉中醒来。

讲到《燕燕》以燕子起兴,乃万古送别之祖,古诗十九首“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曹植“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引了出来。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挥手自兹去”、苏轼“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齐飨。我心里在击掌,多想站起来欢呼,今夕何夕,我能享受到这么高级的营养?

前几天我大哥80岁生日,视频上他的初中同学说,少年时到过我家,见到过我母亲,我母亲还教过他唱柳永的《雨霖铃》。怪不得我能背诵柳永的《雨霖铃》《八声甘州》,大概是梦中母亲教的吧。

我为我今天能如此热爱学习感谢母亲,我为我今天还能听到如此优秀的讲解感恩老师。

我的一周,从周三开始,到周四结束。

 

 
 

 

 

 

 

 

感 谢 阅 读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沙路42号

欢迎各位老年朋友注册成为学员

初次来校请到报名大厅注册学籍

规定时段内在微信号上选课报名

 

 

 

85c3492a5bb51fbc7039663a159c9e8.jpg

 

 

首页    幸福校园    随笔丨蔡坤一:每周有一天